1. 高质
海陵UP | 工厂2024年终工匠标兵
2025-8-18

在药品生产的精密世界里,每一个0.1%的改进都可能带来质的飞跃。在海陵有这样一位"设备医生",他用五年如一日的专注,在毫厘之间寻找突破,用创新思维解决生产难题。他就是制造部工匠标兵——柯定华。
创新者的眼睛:从1万元开始的技术革命当A设备密封圈的损耗问题被大多数人视为常态时,柯定华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改进的可能。他带领团队历经三个月的技术攻关,通过优化拆卸流程避免人为损伤,创新改造气管接头连接方式,调整收料器结构,并编写标准化操作规范,最终将密封圈破损率从3.2%降至零,实现年节约成本1万元,这一创新成果荣获海陵第七届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。
质量守护者:五天五夜的执着坚守

面对B设备密封圈气管断裂的棘手问题,柯定华拒绝了简单的"外接气管"临时方案。他连续五天蹲守在设备旁细致观察,最终在昏暗的设备内部发现了一个直径不足1厘米的关键小孔。凭借这一发现,他创完成了气管的内部修复,既解决了技术难题,又保持了设备整洁美观。随后,他又针对下料漏电和跑粉问题,增加接地钳和下料分料盖,这一系列改进让也让他获得了同年9月的"质量之星"荣誉称号。


环保践行者:100%背后的100分努力

在环保工作中,柯定华同样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。他及时更换天台废气治理设施的老化电磁阀,优化控制程序,建立定期巡检制度,不仅确保废气排放持续100%达标,还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。这种对环保安全的极致追求,让他所在的配方班组荣获"安环优秀班组"的集体荣誉。


从技术创新到质量提升,从成本控制到环保达标,柯定华用他的专业与坚持证明:真正的工匠精神,既体现在对每个0.1%改进的执着追求,又彰显于对平凡工作的非凡投入。正是这种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的态度,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,也为海陵药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。



工厂工匠标兵 杨安琪

图片图片

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,一位95后女孩用她的创新思维,正在重新定义效率管理。2022年加入海陵药业的杨安琪,在短短两年内就凭借出色的数据管理能力和持续改善意识,成为工厂工匠标兵。

 

数据赋能:从手工誊写到智能管理的跨越
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杨安琪深知数据对生产管理的重要性。面对传统手工记录数据效率低、误差大的痛点,她自主开发了综合生产数据管理平台,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。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综合效率和班产量等关键指标,通过智能预警功能在数据异常时立即触发警报,并将生产指标与个人绩效精准关联,让生产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控制。

 

精益求精:0.06%背后的极致追求

在A产品得率提升项目中,杨安琪带领团队运用PDCA/SDCA工具展开系统攻关。别人眼中的0.06%微小提升,在她看来却是必须攻克的堡垒。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,优化生产参数设置,完善过程监控体系。最终,该项目在中国质量协会5S现场管理改进评审中荣获"推进奖",成为集团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,展现了海陵人在质量创新上的突破。


改善文化: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

作为改善文化的倡导者,杨安琪牵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提案激励机制。她确保每位员工的改进建议都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估。在她的带动下,车间形成了人人参与改善、持续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,为精益生产注入了持久活力。
在杨安琪身上,我们看到了数据思维的理性,追求卓越的激情,精益求精的专注和开拓创新的勇气。正是这样的新生力量,正在为海陵药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
工厂工匠标兵 孙敏

图片图片

在药品质量管理的战场上,有这样一位"多面手"——她既是政策变化的敏锐洞察者,又是认证攻关的得力干将;既是GMP检查的"排雷兵",又是风险管理的"预警员"。质量管理部QA孙敏用专业与担当,诠释着新时代质量人的工匠精神。


开拓创新:突破质量工作新领域

孙敏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在集团内率先开展药物警戒学术项目。面对全新领域,她白天处理日常工作,晚上钻研政策文件,通过"模拟答辩+实战演练"的创新方式,成功立项集团首个药物警戒项目并完成3次重要评审。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中,她带领团队逐条核查300余项条款,首创与省计量院的共建活动,最终取得集团前三的3A认证佳绩。
攻坚克难:保障重大检查顺利通过

面对紧急的片剂GMP符合性检查,孙敏带领团队全力以赴,将迎检准备细化到每个环节。她提前识别可能影响产品放行的风险点,制定应急预案,最终顺利通过检查,避免了产品放行受阻的风险,展现了出色的危机处理能力。


防微杜渐:构建全面质量防护网

孙敏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,持续监控上市产品风险,系统性完善风险管理计划。她主动参与省局生产许可系统测试,快速掌握新规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,搭建起政企沟通桥梁。通过"预警-评估-控制"的闭环管理,系统管控了多项合规风险,用专业与细致筑牢质量防线。


在孙敏身上,我们看到了既能守住底线又能突破上限的专业素养,既有脚踏实地又有仰望星空的职业情怀。正是这样的质量守护者,用他们的专业与坚守,为海陵药业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质量长城,让"质量至上"的理念在每一个生产环节落地生根。



工厂工匠标兵 单婷杰

图片图片

在医药行业快速变革的浪潮中,注册工作如同连接研发与市场的桥梁,而单婷杰正是这座桥梁上最坚定的建设者之一。


创新突破:引领技术变革

在药品注册领域,单婷杰以专业与创新书写着精彩篇章。2024年,她带领团队完成31个品规备案,其中8个重点产品效期延长项目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。通过新增供应商和优化原料标准,她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重突破。最令人瞩目的是,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,经过反复沟通成功实现变更分类降级,大幅节约了企业检查成本。


专业深耕:塑造行业标杆

单婷杰始终保持着专业深耕的执着。她牵头编制集团首个《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生产工艺备案技术指南》,系统总结注册经验形成实用手册。作为备案业务标杆,她多次开展经验分享,提升团队整体水平。2024年,她主动挑战国际注册新领域,在完成海陵产品国际市场分析的同时,坚持英语学习突破语言障碍,展现了持续成长的专业追求。


责任担当:践行团队价值

在团队建设中,单婷杰同样彰显责任担当。2024年七一大合唱期间,她主动克服家庭困难参加封闭训练,利用休息时间处理注册工作,确保业务进度不受影响。日常工作中,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指导新人,帮助同事快速成长。从国内注册到国际业务,从专业执行到团队带领,单婷杰用她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,诠释了新时代注册工作者的价值追求。


从国内到国际,从执行到创新,单婷杰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在注册领域深耕细作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专业,在于永不止步的追求;真正的价值,在于持续不断的创造。



工厂工匠标兵 毛广上

图片图片

在海陵设备工程部,有这样一位"设备守护者"——他用一双巧手让老旧设备重焕生机,以创新思维实现"0成本"改造,凭借专业素养守护着每一台设备的稳定运行。设备工程部的毛广上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。


创新求变:小改造创造大价值

    毛广上的创新之路始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。在首届集团精益生产大赛中,他巧妙利用废弃的洗瓶机枕头和硅胶垫,自主设计制作气管检测头,实现了数显压差表"不拆表在线计量"的技术突破。这项"0成本"创新不仅斩获大赛优秀奖,更为企业节约成本4万余元。面对液体水机浊度仪校准难题,他拒绝支付高昂的外包费用,而是潜心研究说明书,自行购买标液完成校准,再省2万元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,凝聚着他对"精益生产"的深刻理解。



攻坚克难:为生产环境保驾护航

毛广上始终冲锋在设备改造第一线。他主导的生产区夹层保温项目彻底解决了多年凝水顽疾,漏水报修率下降80%;在检测中心空调改造中,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,将温湿度不合格次数降至零;针对固体制剂车间压差问题,他创新设计排风系统,完全解决了每月10次的压差异常。这些成绩背后,是他无数个凌晨加班的坚守,是节假日仍奋战在一线的执着。


永不止步:从技术能手到全能工匠

从获得国家QC小组一等奖到在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,毛广上从未停止专业追求。他主动承担固体楼风量平衡系统维保工作,从零开始建立标准化流程,展现了一名技术能手向全能工匠的蜕变。他的故事证明:真正的设备维护不仅是故障修理,更是价值创造;不仅是岗位坚守,更是持续创新。


毛广上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工匠精神既体现在"螺丝钉"般的专注,又彰显于"多面手"般的全面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:设备维护不仅是修理故障,更是创造价值;不仅是坚守岗位,更是开拓创新。正是有这样一群精益求精的设备守护者,才让海陵药业始终保持着澎湃动力。



工厂工匠标兵 吴琼

图片图片

在人才驱动的时代,人力资源工作者是企业发展的"隐形引擎"。吴琼,用专业与热忱搭建起人才与战略的桥梁,成为组织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
战略伙伴:绩效管理的革新者

吴琼以战略思维重塑绩效管理体系,三次牵头升级考核机制,将工厂战略目标精准转化为可执行的部门指标。她创新建立"亮点申报"机制,通过数据分析和过程辅导,确保各部门绩效目标达成,同时深入业务一线,不仅100%完成质管部"一人多岗"计划,更精准识别并输送关键人才,用数据支撑起公平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。


数字先锋:人力资源的转型者

面对数字化转型,吴琼率先引入飞书激励系统实现员工认可可视化,开发绩效看板强化数据监控,应用AI面试提升招聘效率30%。这些创新源自她持续的学习进化,从考取绩效改进师认证到参与"星力量"项目并获得亚军,始终践行着"技术赋能管理"的理念。


文化使者:团队价值的凝聚者

作为一名党员,吴琼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。全年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和提案改善,从优化入职流程到改进培训体系,她的建议总是直击痛点。在团队建设中,她创新开展"HRBP经验分享会",促进组织知识沉淀;在跨部门协作中,她主动搭建沟通桥梁,化解多起潜在矛盾。她以专业深耕与全局视野,展现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价值,成为连接战略与执行的关键纽带。


从绩效体系设计到数字化转型,从人才输送到文化塑造,吴琼用多维度的专业贡献,重新定义了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价值。正如她所坚信的:“人力资源工作的最高境界,是让每个员工都能在组织中绽放光彩。”这种以人为本的专业追求,正是海陵药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密码。



工厂工匠标兵 田逸云

图片图片

    在党建与企业管理融合的新时代,一位95后党工团专员正用她的创新思维,让红色基因在企业中焕发新活力。2020年入职海陵药业田逸云,以青春之笔书写着海陵药业党建工作的新篇章。


红色领航:党建创新的实践者

    田逸云以创新思维激活党建工作新动能。2024年,她带领党支部三次荣获集团"红旗党支部"称号,并成功入选江苏省委重点联系的"两企三新"党组织。通过打造"产学研"实践基地、举办公益义诊、承办医药行业党建研习活动等创新举措,她不仅实现党费全额返还,更创建出栖霞区优秀案例"党建带共建三组联建",获得3万元专项补助,让党建工作既有政治高度又充满时代温度。
管理赋能:流程优化的推动者

在企业管理优化中,田逸云展现出卓越的系统思考能力。她重构的合理化建议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,推动2024年收集建议1183条,采纳率高达89.25%。其创新的"二次反馈"机制确保每条建议都有回应,而数字化任务跟踪系统使重点项目跟进效率提升40%,这些成果助力她荣获生产体系AI办公大赛一等奖。


自我超越:终身学习的践行者

田逸云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。她开发的《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方法》课程荣获内训师大赛二等奖,在"星力量"项目中融合党建与企业管理经验获得三等奖。从活动组织到课程开发,从党务工作到管理优化,她不断突破能力边界,展现了新时代党务工作者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完美融合。


田逸云的故事,展现了年轻一代党务工作者的新风貌——既传承红色基因,又拥抱创新思维;既深耕党建专业,又助力经营发展。这种兼具政治定力与创新活力的特质,正是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生动写照,也为海陵药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"红色动力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