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梦而行,勇攀高峰固体制剂1号车间以重点产品为核心,聚焦关键工艺优化,持续挖掘潜力。2024年,团队针对唐林依帕司他片的压片固定片重调整、剔废数量等关键环节展开技术攻关,通过精细化参数控制与流程再造,使产品平均得率从2023年的96.98%提升至97.96%,实现0.98%的显著跃升。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成本的有效控制,更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同时,车间深知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动力,为此团队积极组织参与创新技能大赛,以赛促学、以学促用。
在激烈竞争中,车间设备工程师柯定华以课题《降低流化床充气密封圈使用成本》凭借精湛技术斩获一等奖,实现了密封圈“零”更换,年化节约1万元;孙鑫以课题《降低产品A素片剔废数量》凭借创新思维摘得三等奖,使得A产品每批剔除数量下降72%,这展现了团队“技术为矛、协作为盾”的进取精神。
拼搏奋进,精益求精车间将精益管理融入血脉,全员投身降本增效的浪潮。2024年,车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29条,其中95条被采纳并制定措施,63条高效落地执行。车间班长黄建淘主导“新增提升机代替人工”项目,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使每班操作人员减少一名,降低了人工工时;车间班长李桂利通过优化挑战性试验次数,每批生产挑战性试验次数由原来的9次降低至2次,每批可节约790分钟,大大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。
车间班长孙倩倩统筹标准化管理及运行质态的巡检工作,制定计划覆盖车间全范围,联合车间主任、班长开展内部自检工作,累计输出整改措施332条,到期整改率100%。通过防差错法的持续推进与标准化工具的深化应用,车间实现“零重大偏差”,质量管控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精确谋划,敢为人先面对重大、复杂项目挑战,车间以高效协同为原则。2024年,车间成立项目组发起国产包装线新增项目,项目成员从设备进场到调试确认,全程实时跟踪进度,并与工厂各部门无缝衔接,确保唐林依帕司他胶囊按期恢复供货,项目全程未发生任何质量事件,彰显了跨部门协作的“海陵速度、海陵质量”。
凝心聚力,育才强基人才是车间发展的第一资源。孙红艳牵头构建“多维赋能”培养体系:优化上岗证流程,缩短认证周期;协助质管部搭建TMS培训系统,实现课程数字化覆盖;制定多岗位轮岗计划并跟踪实施,2024年车间新增内部“一人多岗”人员25人、跨车间复合型人才39人,打造灵活高效的人才网络。
同时,车间班长张昌东组织车间骨干参加南京药物制剂工职业等级认定,7人考取中级技工(4级)、2人获初级技工(5级),技术认证通过率居公司前列。通过AB岗保留率95.24%、班组长保留率94.12%的亮眼数据,车间打造出一支“能打硬仗、敢闯新路”的核心团队,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